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清朝最后一位“准”太子 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竟然穷死

清朝自雍正帝开始,鉴于康熙朝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九龙争嫡”的教训,正式宣布废弃持续两千余年的太子制度,改为秘密立储制,而中选者可被视为“准”太子,而满清最后一位“准”太子,正是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的爱新觉罗·溥儁(jùn)。那么,溥儁因何与皇位失之交臂?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清朝最后一位“准”太子 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竟然穷死

溥儁是清朝最后一位“准”太子

溥儁是端郡王载漪(惇亲王奕誴之子,后过继给瑞郡王奕志为嗣)的次子,母亲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按照辈分而论,是慈禧的侄外孙,光绪皇帝的堂侄。以溥儁本来的身份,本来没有成为储君的可能性,但由于戊戌变法运动,他的身份陡然间发生变化。

原来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对光绪帝的猜忌之心变得更深,最终竟产生了将其废黜、另立新君的想法。由于光绪帝没有子嗣,所以慈禧在宗室子弟中进行择选,最后便看中了溥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慈禧颁布懿旨,让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子嗣,称号为“大阿哥”,虽然没有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但却享受储君的礼遇。

清朝最后一位“准”太子 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竟然穷死

溥儁要取代的对象,正是光绪帝

随后,慈禧便忙不迭地筹备废立之事,计划在次年元旦举行皇帝让位的仪式,将溥儁扶上皇位,并改元为“保庆”。然而就在此时,大学士荣禄、庆亲王奕劻以各国公使反对废黜光绪帝为由,请求慈禧三思而行,迫使后者暂停此事。不久,发轫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并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涌进直隶、北京等地,给慈禧和载漪等人带来新“希望”。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赐载漪子溥儁头品顶带。十二月,上承太后命,溥儁入为穆宗后,号“大阿哥”…都下流言将下诏禅位,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劻以各国公使有异同,谏止。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载漪深恐外国公使搅黄儿子的皇帝梦,于是在慈禧面前拼命鼓吹义和团是“义民”,可以帮助朝廷驱逐洋人。而对洋人阻挠其长期干政的行为,慈禧太后也是恨之入骨,巴不得将他们赶出中国。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援引义和团入京围攻外国公使馆,杀尽在华的洋人。

清朝最后一位“准”太子 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竟然穷死

慈禧引义和团对抗洋人,并对世界宣战

这个愚蠢的计划一旦实施起来,所带来的必是灾难性后果。不久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挟持光绪帝逃难至西安,而委托李鸿章等人负责议和事宜。洋人坚持要求惩办战争元凶,慈禧迫不得已,便以“纵义和拳,获罪祖宗”的罪名,革除载漪的爵位,并废黜溥儁的“大阿哥”名号。至此,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的溥儁被太后抛弃,不久又与其父一起被流放到新疆。

命奕劻与大学士李鸿章议和,诸国目载漪为首祸。十二月,夺爵,戍新疆。二十七年十月,上奉太后还京师。次开封,谕:“载漪纵义和拳,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膺储位,废‘大阿哥’名号。”引文同上。

载漪父子到达新疆后没多久,便潜逃到内蒙,躲在亲戚、阿拉善旗罗王的府中避难。数年后,溥儁听闻京中风声渐松,便携带妻子(罗王的女儿)返回到北京,先住在三眼桥,后搬到叔父、惇亲王载瀛的府中居住,虽然无官无职,但日子却过得优哉游哉。然而等到清廷覆亡后,溥儁的日子真好比“小二黑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八国联军侵华后,溥儁被废黜

北洋政府成立后,遵守优待清朝皇室的约定,溥儁因曾做过储君,便被总统府聘为挂名参议,虽然没有实权、不办实事,但每月可领到500块大洋的薪俸,待遇相当不错。溥儁是个浪荡公子哥,每日里游手好闲,以吃酒听戏、吸食鸦片、包养女艺人为乐,行为非常荒唐。

然而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等到直皖战争后,溥儁便失去参议的职位和薪俸,收入开始锐减。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清室王公所受的待遇大不如昔,先前赖以为生的“旗地”逐渐变成民地,数额巨大的地租来源便告断绝,溥儁也是如此。溥儁身无一技之长,又失去主要的收入来源,天天坐吃山空,逐渐达至破产境地。

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塔王府

等到北洋政府垮台时,溥儁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为了生存先后投奔过叔叔载瀛和妻舅塔王,靠他们的接济勉强度日。等到塔王去世后,府中的女主人由于看不惯溥儁的所作所为,于是便断绝跟他的亲戚关系,并将其赶到马棚里居住。溥儁遭此冷遇,心情极其郁闷,渐渐地便身染沉疴,最终于1942年病死于塔王府,终年57岁。作为史上最后一位太子,溥儁的结局竟然如此落魄不堪,实在令人唏嘘。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