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虹大夫
老年人的营养问题——关注肌少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会出现自然衰退现象,在人体的老年期,其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生理性衰老,具有全身性、进行性、衰退性和内在性等特征,,主要包括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细胞数量减少、器官重量及体重减轻和器官功能减退,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在不同个体或不同器官组织细胞之间都存在差异;2)新陈代谢的异化倾向,机体代谢的快慢与生物的寿命长短成反比,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及能量代谢等均呈下降趋势;3)机体应激性减退。
人到老年以后,各脏器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70岁老年人肝肾给你只有30岁时的50-60%,70-80岁老年人骨量,女性降低30%,男性降低15%;到80岁,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20-30%,最大耗氧量降低40%;约50%的80岁老人会出现糖耐量降低。老年期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机体成分的改变,肌肉萎缩、体积减少,体脂比例增加,关节柔韧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肌少症是指“人体在老化过程中出现肌量减少和肌肉功能逐步丧失,可导致体力活动障碍、跌倒,涉及多个系统的综合症征”。肌少症最常见于老年人,所以常被当成自然老化现象,可以表现为体型消瘦、或者无力、走路不稳、行动迟缓、双手无力,肌肉松弛的老年人也要警惕肌少症。
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易发生跌倒,一旦跌到很容易发生骨折,如果老年人出现走路缓慢、严重疲劳、体重下降等情况,尤其是伴有不明原因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厌食时,就要警惕是否发生了肌少症。
导致肌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1)年龄增长,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逐渐下降;2)缺乏运动,老年人如不经常活动,短时间内肌肉就会大量流失,老人卧床1周,其下肢肌肉就可能会流失5%左右;3)营养不足,老年人常因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基础慢性疾病,进食过于清淡,长期营养不足而影响机体的肌肉代谢;4)慢性炎症,可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加速肌肉的分解及消耗。
如何预防肌少症。肌肉存起来难,但流失起来很容易,预防肌少症,最好从中青年开始做起,适当运动,注意营养,做好肌肉储备,这样在老年时流失就会慢一些。而对于已经发生肌少症的老年人,同样需要适当运动,增加营养,延缓肌肉的流失。
适当运动,如出门散步、买菜、做家务等,都是有益的锻炼。
增加营养,蛋白质摄取不足是肌少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在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微量营养素的基础上,保证优质蛋白的足量摄入至关重要,而动物蛋白又优于植物蛋白。
成大夫关于营养的建议: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好,可以正常进食的老年人,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就可以了。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欠佳、尤其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要注意进食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注意细嚼慢咽,同样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多样性,酸奶、鸡蛋等都是较好的动物蛋白食物,必要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全营养素。关于全营养素,临床应用的主要有粉剂和液体制剂:粉剂如雅培的安素、雀巢的佳膳等,可以直接配成液体口服或者添加在其他食物中; 液体制剂包括了氨基酸、短肽、整蛋白等不同类型,主要用于因各种疾病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主要通过鼻饲的方式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