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邵逸夫,可能有的小伙伴不是很熟悉。可说到他捐赠的逸夫楼,你就一定会知道,它遍布范围广,基本每一个城市都会有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相信大多数的小伙伴不仅在里面读过书而且上过课,陪你走过了许多青春岁月。可是中国到底有多少逸夫楼呢?为什么邵逸夫要捐赠这么多楼?
邵逸夫先生,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他在家中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至港后被尊称“六叔”。在香港,提起“六叔”邵逸夫的名号,无人不知。这位一手缔造“东方好莱坞”的商界超人,多年来,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

作为亿万富翁的邵逸夫早已不把赚钱放在心上,有人说他是“不为赚钱为花钱”,每年捐出的善款都很惊人,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85年起,他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从那一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逸夫楼在中国大学中往往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情结。在高校基础设施落后的上世纪90年代,逸夫楼往往是一座学校里最现代化的建筑。而因为其往往是教学楼或者图书馆,学生又有着很高的使用率。即使到了2000年以后,高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邵逸夫先生的捐赠仍未停止。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据统计,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实高等院校包括本科和专科在内,只有一千五百余所,其余的至少有超过4000个是投入在高等教育以外的领域,但是它对于中国教育的推动,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作用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第一所逸夫楼是在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成的。随后在北京、湖南、重庆、河北、黑龙江、天津、吉林、浙江等各地分别捐赠。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有逸夫楼。你看图中的小红点,就知道它的覆盖范围极广。

不管地图是否略有夸张,但是,25年6013个教育项目的捐赠足以令人动容。正如网友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