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鲁迅一生收入是多少?算完以后惊呆了!

“文革”时期,二十五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十五元最低生活费。人拉犁耕地,干牛马活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眼就想看书。幸好农场有一套 《鲁迅全集》,这是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读书预备队排得挺长,只有那上下两册 《鲁迅日记(1912-1936)》谁翻了都不愿过目,扔在角落里。也罢,我就在冷而又冷的角落里,自学这《鲁迅日记》。

百无聊之际想:也罢,我正好是学数学出身的,就来査査鲁迅的账吧。“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沉沉的两大本,厚厚的千余页。那是多么枯燥、琐碎、繁复、乏味的流水账啊!记得鲁迅自己描述过:“我的日记……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元……尤其是……薪水,收到何年何月的几成儿了,零零星星,总是记不清楚,必须存一笔账,以便检查……”

鲁迅一生收入是多少?算完以后惊呆了!

 

首先注意到鲁迅每年都买很多很多书,一看书名就像翻开菜谱一样:全是很好的书,很贵重的书。这是我最羡慕的。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董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孝敬老母,资助亲友,晚年经常带全家乘出租车看电影……但那么大的开销,需要多少钱啊?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我在牛棚里,没有钱,才懂得钱的重要性。鲁迅1923年曾向我们的祖父母一辈人(那时是莘莘学子)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挑明一一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鲁迅全集》第一卷61页)

那么鲁迅一生究竟挣了多少钱呢?没有人精确统计过,太费神了!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才干这样的傻事。我庆幸“十年浩劫”没有白过,收获之—就是算清了鲁迅二十四年八千多天的收入账。

鲁迅一生收入是多少?算完以后惊呆了!

 

他的钱来自下列四方面:

1、公务员收入

民国一成立,鲁迅就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时间长达十四年多。这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正式职业。他的名义收入如下:1912年5月一7月,每月津贴六十银洋;8月一9月,每月半俸一百二十五银洋;10月后定薪俸二百二十银洋;1913年2月后薪俸二百四十银洋;12 月后仅有九成即二百一十六银洋;1914 年 8 月薪俸增二百八十银洋;1916年3月后增为三百银洋。1924 年1月(民国十三年一月)重缮之《社会教育司职员表》载有周树人应得“年功加俸”三百六十银洋。但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部经常拖欠,实发三分之二即平均月付二百银洋。

2、教学收入

“五四”以后鲁迅除了供职教育部以外,还在北京的八所学校兼课,时间长达六年(1920-1926)。1920年8月接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请,兼任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同时又兼任高等师范等校讲师,每周各一个小时,讲课费每月共六十大洋左右。其间,他去西安讲学一个暑期,得讲课费四百元大洋。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大国学院教授,月薪国币四百元。1927年2月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受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国币五百元。

3、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收入

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四年又一个月中,由蔡元培推荐,鲁迅受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得月薪三百元大洋(1929年1月起《鲁迅日记》中改称为“教两部编译费”,实质上是一回事),定期支付四十九个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计一万四千七百元大洋,折合黄金四百九十两。

4、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

1907年曾有《人之历史》等论文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稿酬约为千字两元。但是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字是义务的,不领稿酬。

晚年在上海生活时期,“卖文为生”也就是作为自由职业者,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一开始北新书局每月支付给鲁迅的版税是国币一百元和《奔流》杂志编辑费一百元;他在报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千字3-5元,鲁迅每月收入至少五百,生活比在北京时宽裕得多.但是北新书局经理克扣大笔版税,1929年8月鲁迅找律师与之谈判,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索回两万多元应得版税。到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主要经济来源。

统计结果:1912 年春一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四万一千零二十四元一角(内1922年日记残缺,为估计数),月平均二百四十五元;1926年夏一1927年秋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整一年,共收入教学费国币五千元,月平均四百 一十七元;1927 年秋 —1936 年在上海期间共收入国币(法币)七万零一百四十二元四角五分,月平均六百七十四元。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鲁迅二十四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多少钱呢?根据历史资料换算,1912 年一块银洋约合今四十元, 1927 年一元“国币”约合今三十五元,1936 年一元法币约合今三十元。也就是说,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十四年的收入相当于今一百六十四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九万一千三百多元。中间(厦门广州时期)一年专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十七万五千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一万四千多元。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九年收入相当于今二百一十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两万元以上。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官”的威势,摆脱“商”的羁绊。

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是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多。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保持勤俭奋斗的本色。我在牛棚里算清了鲁迅一生的经济账目,才睁开眼睛看清: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透过一千多页密密麻麻的银钱账目的草算,我解读了鲁迅和钱的纽带。鲁迅一生总收入相当于今三百九十二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他受之无愧。从“而立之年”以后的二十四年间,平均每年十六万多元,每月九千元—两万元的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