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这3方面暴露日军不足,太烂的交通,残疾的工业及呆板的战术?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武器相对精良的日军相抗,除了爱国热血,用无数牺牲弥补了军事上的劣势外,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的路况帮了一个大忙。

这3方面暴露日军不足,太烂的交通,残疾的工业及呆板的战术?

首先,长城以内地形太多变,交通条件实在太烂,没多少像样的公路和铁路也就那么几条,本子就算想用坦克联队合围,结果一不小心坦克汽车就掉沟里,把时间浪费在修桥铺路上,这就给了中国军队“跳出合围”的时间。40年代国内公路最发达的东北,在苏军机械化部队眼中都算难以通行,不得不把先锋部队换成装备谢尔曼坦克的远东苏军坦克部队。

这3方面暴露日军不足,太烂的交通,残疾的工业及呆板的战术?

其次,应该说多亏了日本残疾人级别的工业国,日军在关内的部队除了那个坦克师团外,其余都不是装备和训练水平最好的部队,没有像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那样普遍换装99步枪和99轻机枪,90野炮(有日本的ZIS之称),94山炮等性能更劲爆的装备,依旧以三八大盖,歪巴子,掷弹筒,38改野炮,四年式榴弹炮,96榴等相对老旧的装备为主。还是那句话,日本人没张那么大的喉咙和胃,却长了一张极其不匹配的嘴。

这3方面暴露日军不足,太烂的交通,残疾的工业及呆板的战术?

第三,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日军最大的武器优势就是空军了,可是重庆轰炸伤亡大其实很大程度上因为当时中国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造成的。飞机数量远远不够。对付这么大的中国,就几百架飞机。也就是吓唬吓唬,日军空中支援战术相对呆板,与地面进攻有明显的时间差。

关内日军的空中支援基本都是中高空地毯式轰炸,作为重炮火力的补充,其实就是把轰炸机当作射程更远的大炮消灭集结中的炮军,而飞机大炮轰炸完了以后才是大波步兵和零星坦克装甲车协同扫荡炮军阵地,收割经验。日军为了避免误伤己方地面部队,就会或多或少留出一定的间隙,于是就给了中国军队近战或是撤退的机会。

相比之下,苏德那样的低空支援战术中,俯冲轰炸机或者强击机与地面部队几乎同步,复杂地形对空中打击的不利影响几乎没有,在地面部队与敌军接触的同时对敌军无死角攻击了。如果关内日军用更多的俯冲轰炸机替代支援地面作战的中高空轰炸机,改以苏德的低空支援打法,对依托复杂地形节节抵抗的中国军队而言杀伤效果更为巨大,心理上的冲击更大,想撤退的话更难逃脱,我们的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很难相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