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改朝换代之际,往往会有大量的谶语、民谣流出,对时局的走向提前做出预测。事后来看,很多谶语、民谣的预测都很精准,比如下面十个预言,便准到令人惊掉下巴!
1.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西周宣王时民间盛传一句民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意为卖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将灭亡周国。宣王下令捕杀所有制作桑木弓的商贩,然而还是有一对夫妇“漏网”,他们在逃亡褒国途中,又收留了一个宫女的私生女,也就是后来的褒姒。

周幽王即位后曾讨伐褒国,褒国于是献出美女褒姒求和。褒姒与西周亡国之间的关系,熟悉“烽火戏诸侯”典故的人都了解,在此不做赘述。
2.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醉心于长生之术,派出大批方士求仙访药。几年时间过去,只有燕人卢生送来一本深奥难解的天书,书上只有五个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下意识的认为“胡”即指匈奴,于是派大将蒙恬统帅军数十万北逐匈奴,大修长城,等到边疆稳固,便以为谶语已破无复可忧。

殊不知,谶语没有应验在匈奴身上,反而应验在秦始皇幼子胡亥身上。真是祸起萧墙之内,始料未及!
3.刘秀当为天子
王莽统治期间,民间广为流传着一句谶语“刘秀当为天子”。由于后来的光武帝在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夫,不可能成为关注焦点。为应和谶语,王莽的国师刘歆便改名为刘秀,并阴谋干掉王莽,但失败被杀。

事后,王莽认为谶语已解,此后便可高枕无忧。殊不知数年后真刘秀迅速崛起,竟然真的当上皇帝。刘秀自以为符应谶语而当上皇帝,因此异常痴迷于此,每每通过解读谶语来采取行动。
4.代汉者,当涂高也
早在西汉武帝年间,民间就流传着一句深奥难解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代汉者”当然是指取代汉朝的人,而“当涂高”的具体含义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王莽末年的公孙述与东汉末年的袁术、李傕都自称符应谶语,然无一人成功者,而笑到最后的却是曹丕!

曹丕如何应谶?当时的太史丞许芝解释是:“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5.三马食槽
据《晋书》记载,曹操很早便看出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担心对曹魏江山不利。某天曹操作了一个“三马食槽”的怪梦,起初以为是西凉马腾父子,后来越来越怀疑更像是司马懿,于是告诫儿子曹丕万万不可过于信任此人。

但曹丕自视司马懿为其心腹,不仅把老爹的忠告当“耳旁风”,而且还对司马懿寄予军国重任。最终,司马懿父子三人篡夺大权,成了曹魏的“掘墓人”。
6.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
有“风水鼻祖”之称西晋的文学家郭璞,精于风水学问,擅长预卜先知。永嘉之乱后,郭璞预言江东将保持三百年的独立,与中原(中国在古代常指中原)相抗衡,然后分裂的局面才会终结,南北重新实现统一。

从公元314年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割据江东始,到公元589年隋朝渡江灭陈,江东地区在保持275年的独立地位后,终于和中原重新统一。这个时间,只比郭璞的预言提前25年!
7.桃李子,有天下
隋炀帝年间流言纷起,流传最广的当属“桃李子,有天下”,暗指杨氏将灭,李氏当兴。隋炀帝恐惧之余,对所有嫌疑者都予以打击,以此贬黜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诛杀郕公李浑,又意图杀害表哥李渊,幸亏后者装病才逃过一劫。然而,这个预言最终还是应验在李渊身上。

李密自视家世高贵、能力超凡,最应和谶语,于是在加入瓦岗军后努力经营,即使在投降李渊后依然不改“初衷”,最终落得谋反被杀的结局。
8.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唐太宗年间,民间盛传一句谶语“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闻传言深感不安,对带有“武”字的人名、地名、官名都特别留意。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时当值玄武门,小名又叫五娘,连续占有五个“武(五)”字,令唐太宗深为恐惧,于是借故将其诛杀。

结果预言最终应验在武则天身上,武则天不仅夺了李家的江山,而且还大肆屠杀皇室,几乎将李家灭族。
9.点检坐天子
后周世宗年间,对民间流传的谶语“点检坐天子”深感恐惧,偏偏又在病重之际发现一个皮囊,皮囊中装有一块写有“点检坐天子”的木牌!世宗深感事情危急,为防患于未然,遂果断解除妹夫、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改由心腹大将赵匡胤接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周世宗晏驾没多久,身为都点检的赵匡胤便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废黜小皇帝柴宗训,正式夺了柴家的江山。
10.灭大清者必叶赫也!
尽管同为女真族,但叶赫部跟努尔哈赤的建州部“势若水火”,公然与明朝结盟,屡屡令其吃尽苦头。叶赫部灭亡时,据传其末代贝勒布扬古在临死前曾立下重誓:“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这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预言“灭大清者必叶赫也”的由来。

近三百年后,清朝终于被慈禧太后搞得摇摇欲坠,再由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亲手签署死亡文书。而慈禧、隆裕太后的本姓正是叶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