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战神皇帝亲征叛军却在半路认怂 对大臣讲:我害怕那个人

后唐政权虽然只有四位皇帝,但有三位配得上“战神皇帝”的称号,除了为人熟知的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外,另外一个便是名声稍弱点儿的末帝李从珂。李从珂戎马一生,在疆场上是个“拼命三郎”般的猛将,然而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中,竟然被对手的名字吓破胆,还没交手便落荒而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他畏之如虎的对手是谁?

战神皇帝亲征叛军却在半路认怂 对大臣讲:我害怕那个人配图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后唐亡国之君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本姓王,自从成为前者的干儿后,便经常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李从珂跟其义父一样,都是天生将种,袭取开封、灭亡后梁之役,便是父子二人所为,以故深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称赞。李存勖曾感慨道:“阿三(李从珂的乳名)不仅和我同龄,而且同样敢于战斗。”(及从明宗征讨,以力战知名,庄宗尝曰:“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见《旧五代史·唐末帝纪》)。

后唐建立后,李从珂因辅佐庄宗开国及扶助义父登基之功,历官卫州刺史、突骑都指挥使、河中节度使、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凤翔节度使,位至太尉,封潞王,虽然备遭庄宗的猜忌和权臣安重诲的排挤,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等到愍帝李从珂即位后,在枢密使冯赟、朱弘昭及宣徽使孟汉琼的怂恿下,开始实行“削藩”政策,试图通过互调的方式,让两大强藩-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离开“老巢”,从而消除他们对朝廷的隐患。在李从珂看来,这招“调虎离山”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他置于死地,所以为自保,他很快便举起反旗,在“清君侧”的名义下率军东进,直逼京师洛阳。

战神皇帝亲征叛军却在半路认怂 对大臣讲:我害怕那个人配图

李从厚密谋除掉李从珂,反被前者推翻

李从珂的造反非常成功,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攻进洛阳、自称皇帝,随即又将逃亡在外的愍帝处死,时在应顺元年(934年)。可李从珂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内心里却一直难安,因为在他的眼里,石敬瑭依然是个极度危险的存在,若不将此人铲除,自己这皇位没法坐安稳。

而石敬瑭作为李嗣源的女婿,自认为比李从珂更有资格“接手”李家的皇位,毕竟后者只是岳父的干儿,在血缘上跟李家没有任何关系。如此一来,君臣间的猜疑、隔阂日深,决裂是早晚的事儿。

战神皇帝亲征叛军却在半路认怂 对大臣讲:我害怕那个人配图

石敬瑭在河东起兵,反叛李从珂

李从珂为消除隐患,便调任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意在削弱他的兵权,进而将他置于死地。石敬瑭早蓄不臣之心,当然不肯听从朝廷的安排,随即便举兵造反,并公然质疑李从珂即位的合法性,对外扬言应由明宗第四子、许王李从益即位,时在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闻讯后大怒,派大将张敬达率重兵进攻河东,并命令各藩镇联合讨伐,大战就此爆发。

在战事的初期,局面对朝廷非常利好,但数月后,随着石敬瑭以称儿、割地为条件求来契丹援军后,局势便发生逆转。当年九月,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自率军五万增援石敬瑭,并与河东兵一起大败唐军于团柏谷,杀伤万余人。战事结束后,契丹与河东兵又联合南下,兵锋直逼洛阳。

耶律德光率军南下,援助石敬瑭

前线战事的惨败令李从珂震怖,为避免局势失控,遂在宰相们的强烈建议下,下旨亲征石敬瑭。可李从珂早无当年的义气英发,所以刚刚抵达怀州便驻军不前,天天躲在御帐中唉声叹气、借酒浇愁,情绪低落到谷底。

此时的李从珂显然被敌军的气焰吓破胆,所以某次大臣们奏报前方战况,并建议他继续北上御敌时,皇帝竟然脸色大变,用颤抖恐惧的声调回答到:“诸位卿家莫再提石郎的名字,他让我感到心肝坠地!”昔日的“战神皇帝”胆怯至此,真是跌份儿(“帝忧沮形于神色,但日夕酣饮悲歌。群臣或劝其北行,则曰:“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后晋纪一》)。

李从珂被吓破胆,都不敢听到石敬瑭的名字

皇帝畏敌如此,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所以没多久,各藩镇便纷纷投降石敬瑭,而李从珂随即也落荒而走,并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携带着传国玉玺,同曹太后、刘皇后及皇子李重美等人自焚于洛阳玄武楼,后唐至此灭亡。同年(936年)十二月,石敬瑭进入洛阳城,正式成为中原的皇帝(此前已在河东僭号称帝)。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