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朝的官方宣传中,司马家族是儒学传家(司马炎自述是诸生之家,他老婆和他拌嘴说他家也是将门之后,在西晋单纯的将门很受鄙视)。司马懿压根就不提自己的高祖父司马钧当过征西将军。在东汉末年,虽然经学世家已经兴起,但传统的将门之后也有相当的地位。大儒马融就很自豪自己的老祖宗是伏波将军马援(马超家其实远没有马融家正宗),曹操早年的夙愿就是当上征西将军。司马懿之所以不提司马钧,原因很简单,老祖宗战绩太丢人了。

司马钧是司马家族第一个高官,他在107年成了从事中郎。司马钧和大将军邓鸷的升迁路线几乎一致,邓鸷在107年当上了大将军,司马钧就当上了从事中郎。也正是在这一年,羌人和东汉的战争正式打响,邓鸷和司马钧成了最早平定的羌人的指挥官。

羌人叛乱的原因是东汉政府想要找炮灰平定西域各国,不想给东汉政府卖命的羌人揭竿而起。羌人各部落的准备并不充分,很多羌人都是拿着竹竿当长枪、拿着自家面板当盾牌,还有人拿着自家的铜镜当护心镜。羌人并不是游牧民族,他们在西北的地盘很固定,找到他们的麦田就能找到他们的部落。邓鸷和司马钧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敌人,他们以北军五营为核心,以三河、三辅、颍川、南阳、汝南等地的地方军为主力,集结了五万大军准备一举荡平羌人。

邓鸷自认为优势很大,在108年带着北军五营就A了过去。北军五营的总兵力是4000多人,结果邓大将军中了埋伏,一战就赔掉了1000多。如果不是正好遇上西域驻军回师甘肃,邓大将军几乎要当烈士。西域驻军重创了围攻北军五营的羌人,逼降了300多个羌人首领,但邓大将军依旧脸上难看。
108年冬天,各路汉军集结完毕,邓鸷命令任尚和司马钧为指挥官,统帅各郡人马替自己复仇。司马钧和任尚很努力,但依旧被羌人在平襄(甘肃通渭西)打得大败,损兵折将数千人。这场战役是羌人反抗东汉的关键战役。因为司马家族的关系,晋朝人在总结教训时总把任尚和邓鸷当成是罪魁祸首。
邓鸷被迫回到洛阳掌控全局,把战场丢给了任尚和司马钧。在数年内,任尚和司马钧根本就控制不住局势,差不多丢掉了整个凉州。东汉政府内部甚至掀起了要不要彻底放弃凉州的建议。就在争论时,羌人又打到了河内、河东地区,有一举攻克洛阳的架势。
司马钧的战果可以说是十分感人,但到了116年羌人被东汉精锐部队打得元气大伤时,邓鸷又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带领8000人马平定三辅地区的羌人。结果司马钧又捅出了篓子,他在友军7000多人被击败的前提下,偷袭了羌人后方基地。
部下为了发财,纷纷到各地抢劫,结果被羌人伏击。当这些不听命令的部下求援时,司马钧很傲娇地表示你们死了拉倒。他的冲动决定折损了3000多部下,占到了总兵力的四成。不听话的部下死绝了,他也快被羌人包饺子了,只好带人逃出生天。
这种奇葩的战果让邓鸷都难以给他说情。面对军法审判,司马钧很光棍地自杀了。由于自家老祖宗的战场表现实在丢人,司马家才转为文职,成了所谓的儒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