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通告里有一条“早上7:00至晚上22:00禁止溜犬”的规定,让网友们吵开了。
一直以来,关于遛狗的问题总是受到各种争论,不养狗的人认为狗是一种潜在的伤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扑上来一口。并且走哪拉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奔跑出游是狗的天性,强迫狗待在家里对狗也是一种伤害。狗是人类的朋友,一直以来,也都伴随在我们身边。那么,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我们为伴呢?

其实,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先民生活区中,曾发现为数众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也发现了4只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绘得生动可爱。这都说明,当时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相当明确,狗已经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不断有关于狗的发现。例如在距今 7000~65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有狗的骨架;在河北省武安县距今7000年前的磁山遗址,发现有狗头骨的前半部和下颌骨,从其构造上来看,无疑属于驯养成熟的狗,与它的祖先–狼相比,差异甚大。

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考古资料也表明,狗很早就与人类文明相伴而行了:伊拉克贾尔木早期的村庄,公元前7000~公元前6500年的遗址中发现有狗的骨骼;土耳其凯奥努遗址的狗,被测定为公元前7000年;大约与此同时,欧洲也有了家狗,在丹麦中石器时代的马格勒莫斯文化层中有狗的发现;公元前 7500年英国约克郡的斯塔尔加尔中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狗。此外曾有人公布过,在美国爱荷达地方的洞穴中,曾发现公元前9500~公元前8400年狗的骨骼,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有争议,尚难定论。
直到现在,狗与我们的生活更加亲密了。这和狗狗的天性有关。因为狗天生而来的忠诚,人类选择狗作为家庭宠物,与人类一起生活,共处一个屋檐下。因为狗具有极其优秀的听觉和嗅觉,人们将狗训练成了缉毒犬、搜救犬、军犬,帮助人类远离迫害。因为狗在人类面前的温顺与可控,人们选择将狗作为助疗犬,帮助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因为狗的聪明与可靠,人类将狗训练成导盲犬,成为了人类第二双眼睛。正是因为狗具有如此之多的地方契合了人类需求,才使狗成为了我们身边最常见,也最特殊的一个物种。

遛狗应该是狗狗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即便限制时间,也要让狗狗放飞自我。但在遛狗的同时,各位铲屎官一定要注意牵好自己的绳子,及时处理狗狗的粪便。尽可能的不打扰其他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