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如期而至,从2009年11月11日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了。虽然双十一全天交易额在逐年递增,但消费套路也是越来越多。话说小编也算是混迹淘宝多年,但最近这几年双十一想省点钱,各种算来算去,各种助力加油攒能量,真是烧脑。
曾经赤裸裸的5折

有多少人跟小编一样,怀念那些年简单、赤裸的双十一。当年,虽然参加打折促销的商家不像现在这么多,但只要参加双十一的活动,基本上都是简单粗暴的全场5折!全国包邮!哪里像现在花样这么多,定金、红包、满减、膨胀等等,最终也不知道到底省了多少钱。
记得,当年并没有花很长时间来选购商品,基本上是临近11号凌晨开始选商品,零点一过付款,抢完还能抓紧时间睡个美容觉。哪像现在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就开始预热,促销短信成群结队地发到手机上。
当年,能不能秒到心仪的商品,靠的是网速,是手速,如今买个东西,还要考验智商。最让小编怀念的是那一年,学校旁边的超市也参加了双十一的活动,店内商品随便选,结账时一律减半。那场面,真是震撼。
如今营销套路满满

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各种店铺就开始了短信轰炸,就算你能一天、两天,但一个月时间的轰炸,让人不得不缴械投降,去制造点需求,点开某宝开始浏览。
惯用伎俩1——先涨价再打折
不少品牌会先提价,然后再参与促销活动,这样看起来好像打折力度很大,实际上跟之前的价格差不多,有的甚至还要高于原销售价格。
惯用伎俩2——预售不靠谱

预付定金活动是近几年流行的促销方式,不少消费者已提前选定心仪的商品并支付定金,预售期支付的定金可在“双十一”当天折抵更多金额使用。不过,实际使用时却遭遇陷阱。提醒剁手族交了定金,一定要记得截图,以防商家后期不认账。
惯用伎俩3——以次充好
如果真的看到有很便宜的商品,就要警惕它会不会有可能是假货了,要知道现在的淘宝已经不会有折扣力度很大的店铺了,购买之前一定要三思。
惯用伎俩4——满减门槛越来越高
今年淘宝的购物津贴是满400减50,这个门槛是逐年在提高的,这就很容易导致为了省这50元,反而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其实一年中,电商造的节日数不胜数,每次活动都打着全年最低的旗号,作为消费者需要坚守一点——选择需要的,而不是热卖的。只有保持理性消费,才能不落入商家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