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空迷来说,公历2019年的爆炸第一弹莫过于来自BBC的一则报道。报道称加拿大发现15亿光年之外的无线电信号,并且不排除外星智慧的迹象,这也让对宇宙乃至外星生命万分好奇的人们感慨万分。
在我们的印象里,太空充满了奇遇以及冒险,它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之境,也是众多大银幕作品青睐的题材,譬如《疯狂的麦克斯》《星际迷航》《星球大战》……
一直以来,人类都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梦想一探宇宙的奥妙无穷并且付诸行动。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人类在这其中所付出的,除了时间与金钱,甚至还有无数航天英雄的生命……
太空英魂撒大地
1961年3月23日,在苏联的一座训练基地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工作人员陷入了混乱。
年轻的宇航员瓦伦丁·邦达伦科当时正在密封舱中模拟太空中的生活。整个训练要持续15天以观测宇航员在独自一人的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心理变化。他所在的舱室,模拟的是海拔5千米高度的低气压,而作为补偿,舱室里的氧气压力调到了430毫米汞柱(相当于正常值的两倍多)。

舱室里有一个小电热炉用来煮茶做饭。瓦伦丁·邦达伦科为了贴感应器,用酒精药棉来擦身体,却不小心把药棉掉在了加热器上。在富氧环境下,一点小火花瞬间成为了一个硕大的火球。瓦伦丁的羊毛外套也浸透了氧气,一下子就爆炸了。
在4小时的挣扎之后,瓦伦丁向航天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此次事件之后,苏联使用了重量更大但是安全系数更高的氧气循环设备代替了原来的富氧环境设备,瓦伦丁用自己的生命为之后的航天员生命安全增加了一层保障。
不过他的生命也充满了遗憾,一位梦想着太空的宇航员,却在地面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是何等的悲哀。
其实像瓦伦丁这样在训练过程中因为意外失去生命的宇航员,并非只有一两个。他们也都怀揣着太空梦,却止步于地球,用自己的生命为以后的航天员铺出了一条通往太空的路。
在瓦伦丁去世6年以后,也就是1967年1月27日,美国的训练基地也发生了令人惋惜的事故。在一次平常的例行训练中,队员们都躺卧在他们的座椅上,模拟完成他们将在太空中进行的项目清单,同时修理通讯系统问题。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条连接环境控制单元的镀银铜电线的特氟龙绝缘保护被剥离,这条电线于一条乙二醇/水冷却剂管线的接合点附近通过,而该处也发生了泄漏。乙二醇与由银制成的阳极进行电解作用,其间的强烈放热反应点燃了乙二醇混合物,其后更在加压纯氧中燃烧。
宇航员在发现火情后立刻报告,并尝试离开太空舱。但是为时已晚,一方面纯氧环境中燃烧太过猛烈,太空舱内充满了燃烧产生的毒气;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舱门的稳固,舱门被设计成向内开并由大量门栓限制舱门,里面的宇航员无法快速打开所有门栓。

然而,就算打开了所有门栓,舱内熊熊燃烧的有机物也已经产生了高压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将舱门紧紧顶死,宇航员也不可能逃出来。
加斯·格里森、罗杰·查菲、爱德华·怀特,这三名航天员用自己的生命为以后的宇航员们创造了更安全的环境,此后阿波罗号进行了数十处大改进,上千处小改进,使宇航员的工作环境愈发安全。
太空里的英灵
除了在训练中,在真正的航天任务中也有宇航员英勇牺牲。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是苏联的英雄航天员。1967年4月24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没有成功弹出,他以90km/h的速度撞击在了地面上。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去世了,成为了第一位在太空飞行中牺牲的宇航员。

科马洛夫在事故发生时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训练有素的航天员的专业素养。他本该在飞行第15圈时返回地球,但由于飞船的故障,延期至第17圈,后来又推至第19圈。
由于船上的两种自动定向系统已不能发挥作用,唯一的办法便是由科马罗夫尝试手动定向。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科马罗夫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各项操作,飞船调姿成功,制动发动机点火成功,联盟1号开始降落了。
但是,在穿过大气层后,意外再次发生了。降落伞无论如何都无法弹出,最终像一颗炮弹一般砸向了地面。
在此之后,返回舱的降落伞弹出装置得到了改进。科马罗夫用自己的鲜血,推进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安全性。

说起升空后的失事,还有一次事故不得不提,那就是“联盟11号”事故。三名宇航员: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维克托·帕查耶夫,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在圆满完成太空任务之后,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时刻。
1971年6月30日,随着载着三名英雄的太空舱缓缓降落,人们欣喜若狂,因为这是一次圆满的任务。
可是当医护人员打开舱门时,他们却看到了骇人的一幕。太空舱内,三名航天员全部牺牲。
原来在进入大气层,与轨道舱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被震开。舱内空气快速泄露,三名宇航员因为急性缺氧窒息和体液沸腾而死亡。
三名宇航员的牺牲也换来了太空舱的改进以及在返回时必须身穿宇航服的规定。
中国的青山忠骨
在我们国家,同样有无数的可敬可爱的人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出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中唯一一个载人航天发射场。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就是在这里发射的,在这里,更是有着一处航天人的圣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与现在设计合理、堪比“戈壁明珠”的酒泉发射基地不同,最开始的发射基地,就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无数怀揣梦想,勇于奉献的各方面精英,从祖国各地赶去了那里,并为此奉献一生。
从此,这数十万人隐姓埋名工作了20余年。1958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在这其中,有的人在工作中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有的人在去世后选择将自己葬在这个奋斗了一辈子的戈壁滩上,这就成为了现在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无论是牺牲的还是在这里工作一辈子的航天人,都将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美好的时间交给了国家,交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在工作人员中广为流传“死就死在戈壁滩,埋就埋在青山头”,革命先烈们长眠于此,守望着中国航天事业。
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些勇士的牺牲奉献,我们能做的,就是收拾好心态,从牺牲换中来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提高,让以后都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这些英雄,这些人和圆满完成任务的航天英雄一样令人敬佩,值得被人们铭记。让我们在革命先烈的注视下不断前进,使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