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大”原址在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当年的房屋已于一 · 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2006年,虹口区在多伦路215号建立了186平方米的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
2012年9月7日建成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建筑面积为3180平方米, 馆名由江泽民题字;

中共四大纪念馆落成碑记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今上海市虹口区区东宝兴路二五四弄二八支弄八号处召开。会址原为石库门民居,毁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炮火。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共四大遗址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
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共虹口区委、区政府于二零一一年六月择址四川北路一四六八号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二零一二年十月一日正式开馆。

参观者在这里领取免费参观券;



开放时间:上午9:00—11:00 (11:00停止入场) 下午13:30—16:30 (16:00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群众运动的开展,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在国民革命影响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内部矛盾也随着国民党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攻击排挤而凸显出来。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表明党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新进展。
中共四大是大革命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迎接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首先来到序厅___
序厅正中是工、农、兵、学生、妇女的大型雕塑,雕塑形象栩栩如生;雕塑后上方屏幕中的党旗鲜红透亮,迎风飘扬。序厅两侧的墙上嵌有连贯浮雕;


随着参观人群的到来,序厅开始播放历史上重要的时刻——情景再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会址,二大会址……

这是四大会址(东宝兴路)的原型;

序厅两侧的墙上嵌有连贯浮雕,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

从 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从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党章》;


从“天下为公”,到黄埔军校的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6年农民运动……

呐喊! 人类解放的呼声!

主展厅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___时局与形势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进国共联合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和作的正式形成。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被誉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和作的共同纲领。

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

国共携手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经过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国民革命影响很快从中国的南部扩大到中部和北部,从国共两党扩大到工人、农民、士兵、青年学生和中小商人,形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民党一大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新的国民党中央机关。在当选的41明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10人。

黄埔军校
为了建立革命武装,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长洲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党选派大批党团员到军校学习,周恩来、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担任教官。

上图: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下图:黄埔军校学生进行劈刺术训练;

上图稿:中国共产党向各级党团组织发出通告,要求速选干部,报考黄埔军校(原件藏于国家博物馆)。

上海大学
1922年10月,上海大学改组成立,这是一所国共共同创办的新型革命学校。校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3年春,邓中夏受中共中央委派,出任上海大学校务长,主持日常工作。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陈望道任中国文学系主任,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杨贤江、沈雁冰等先后在校任教。上海大学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革命干部,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从右到左依次排列为:于右任、邵力子、邓中夏、瞿秋白;(附图:上海大学校舍及上海大学章程)

革命群众运动
国共和作的实践,促进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的开展。
上图:1924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员彭湃的倡议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举办,图为旧址。
下右图:1924年7月15日至8月17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沙西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图片为沙西工人罢工。
下左图: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图为俱乐部旧址(今安远路278号)

合作中的斗争
共产国际执委会在1923年5月24日作出了《对中共三大的指示》,明确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土地革命问题。但这个重要指示在三大结束后才传到中国,因此在具体实施中,产生了一系列偏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过高估计国民党的力量,过低估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国民党右派从一开始就反对国共合作,对共产党人提出挑衅,要弹劾共产党,用国民党的纪律来制裁共产党。两党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出通电,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孙中山接受邀请,离粤北上,行前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中国共产党支持孙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宣言》手稿;

1925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二十四号》,提出对付北洋军阀召开善后会议的对策。(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

展区内的模型;



还可以通过屏幕搜索资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