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食品中的“阿司匹林”,让血管干净如新
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脑卒中1300 万,冠心病1100 万,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呢?这与国人同时高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自测未来10年心血管风险
我们知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斑块堵塞而发生的。
当血管狭窄程度低于50%,斑块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来达到逆转的效果。高于90%就只能通过手术解决了!
大家也可以根据下表,来评估一下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男女不同哦):
男性自测↓↓↓
女性自测↓↓↓
阿司匹林,千万别乱吃!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都会吃阿司匹林。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和预防结肠癌等多重药理作用。
但是药物滥用也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没起到预防作用还容易出现副作用。唐熠达医师提醒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阿司匹林推荐在早上服用;
2、阿司匹林建议餐后服用,因为阿司匹林是一种酸,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紧急抢救时,空腹吃阿司匹林吸收效果更好;
4、阿司匹林可以和降糖药一起服用,但是与解热镇通药一起食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餐桌上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虽然有效,但是有没有什么食疗的养生方法同样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我们介绍了3种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
血管保护剂——花青素
1,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血管的内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攻击伤害,保护血管内壁。另一方面,花青素可以预防血小板凝聚,从而防止动脉硬化。
生活中常见的富含花青素的食材有:紫薯、紫甘蓝、蓝莓、茄子……
推荐冬天可以吃些紫薯,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
注意:花青素不耐高温,建议最好生吃。不能生吃的用蒸制成熟的方式比油炸保留花青素更多。
2, 血管调节剂——水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纤维可以被身体迅速吸收,它是维持健康血糖水平一个有效的工具。此外,可溶性纤维还有助于保持健康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有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间接作用。
常见食材中代表性的有:海带、柑橘、香蕉、燕麦米……
专家推荐:海带可以凉拌,也可以煮熟炖汤、炖肉。
3 ,血管清洁剂——卵磷脂
卵磷脂不仅能健脑、增强记忆力,更是血管的清洁剂。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使得脂肪更好地溶解在血液之中,更快地随着血液循环代谢出去,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发生。
常见食材中代表性的有:鸡蛋蛋黄和动物肝脏。但这两个老年人不宜多吃。
专家推荐:可以通过大豆来补充卵磷脂。尤其是纳豆!
纳豆在日本食用较多,但其起源于中国,也就是豆豉。纳豆就是发酵的大豆,富含卵磷脂,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硬化。
纳豆制作方法:
食材:黄豆250克 纳豆菌粉0.3克
制作过程:
1、将黄豆提前洗净泡制10小时;
2、放入锅中大火蒸40分钟;
3、取出散热,撒上纳豆菌粉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再戳几个小洞。
4、电饭锅内放入40-50℃热水,放入大豆,盖盖发酵1天即可。
纳豆中含有纳豆激酶,研究证实纳豆激酶不但能溶解血栓,还能抑制血小板凝固,起到防范血栓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