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吗?-ZhiDaolema.com
资讯、健康、教育、创业、旅行

嫁到台湾是一种什么体验?

两岸一统是大势所趋,但统合的过程并不简单,两岸有理念上的鸡争鹅斗,有文化上的断层延续,也有分离者的骨肉相连,各自发力,令两岸关系若即若离。

除此以外,还有这么一种交流,叫做“两岸通婚”。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隐性族群,并且维系着两岸的和平统一,并将相互交流的情感传递与下一代。

大陆配偶

陆配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事。清朝年间,官方禁止女子渡海,导致台湾遍地壮丁,女子仅千人,人口增长极度受限。日据时代和国民党退台时期,两岸冰封冻土,只有飞鸟和炮弹才能飞过,更无女子来到。

嫁到台湾是一种什么体验?街道逐渐繁华

直到1980年之后,两岸的交流才渐渐恢复。此时恰逢台湾经济崛起,只要肯做事,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就可以月入几万台币,在闹区买套房子也不过几百万。愿意住在郊区者,盖起小楼、前后有花园都不是难事。上班族可以驱车进出城,甚是方便。

良好的经济成为台湾人作为配偶的加分点,从1990年开始,嫁到台湾的女性人数激增。根据台湾“内政部户政司”的记录,陆配数量2018年已然达到35万人,达到全台婚配数的10%。不过在这些配偶当中,男性只有微不足道的0.3%,女性是绝对的主力军。

同期的外籍配偶中也有东南亚来的,像是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但是这些国家居民赴台毕竟有诸多不便和不习惯,与大陆仍无法相提并论。

台湾人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对大陆人采取了与别国籍不同的法令,以限制两岸婚姻的人数。

大陆配偶赴台结婚团聚的流程,参照“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夫妻双方办妥结婚登记后,会安排与签证人员进行面试;面试结束后,大陆籍配偶即可拿到在台湾久住的“依亲居留证”;之后的四年内,若每年在台能连续生活半年,便可转为“长期居留证”;拿到长期居留证后继续居住两年者,届满就可申请台湾定居。

这时,大陆配偶会面临一个抉择,因为若要申请在台湾定居并设籍,必须要取消大陆户籍,并且出示丧失大陆户籍公证书,方能在台湾设籍领取身份证件。

没错,两岸之间办事就是有种爱恨交加的特色,既有互相了解带来的便利,比如不要提供财产证明等文件;又有旧历史带来的隔阂,比其他外籍配偶要额外多住两年-六年才可申请入籍。并且,两岸间一应法律和政府文件都不能直接传递,必须通过海基会和海协会这两个非官方组织来传递。一张普通的公证书,需要经过繁琐的验证程序,绵延一两个月才能生效,费时费力又费钱。

台湾媳妇

“人进得来”是生活的第一步,更多的人间冷暖都来了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到的。

首先是健康保险制和劳工保险制度。台湾的全民健保大陆配偶也能享有,条件是自入境之日起连续在台湾居住4个月,便可以以眷属的身份依附台湾配偶一方加入健保。而劳工保险则是在工作后,由工作单位提请加入。驾照和银行开户等日常活动也可以随后取得。

嫁到台湾是一种什么体验?健保如何运作

这些都还不算复杂,且有利于在台生活,算是福利。真正的问题是在就业和就学方面。

台湾对于大陆的学历,一直是采取“原则上不承认”的态度。当然近年来一些大陆院校的文凭逐渐被接受,目前共有大陆高等教育机构共155所、专科学校191所得到了认可。如果不是从这些学校毕业,那么还是等于没有文凭。

没有文凭就没有合适的工作,可拿居留证不能参读正式的学校,只能依靠民间的补习学校,或者政府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生活就业非常麻烦。

男性配偶在台湾还会遇到另一个难题——兵役。

到2104年,累计大陆男性配偶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五千多人。对于习惯了征兵制的大陆男性来说,到了一个全民服兵役的地区,的确是会有不适应。

如果不愿被“抓去当兵”,要躲也是有办法的。台湾方面规定36岁为除役的年限,36岁以上的男丁就可“免役”。因此,若在拿到“台湾身份证”后能保证每4个月出境一次,坚持到不惑之年后就能免除兵役。或者有已在大陆志愿服役完毕者,据说凭官方出具的服役证书也可以获得免役。

36岁之后才拿“台湾身份证”,似乎是大陆老公们最常见的选择。不过各人情况不同,大陆新郎当兵的例子也是有的。最出名的例子应该算是香港歌手王杰,他17岁赴台打拼,19岁与台籍妻子结婚,并到金门大胆岛109师担任下士班长3年。

虽然生活上多有不便,但近四十万的大陆配偶还是为台湾做出了不少贡献。

最大的贡献就是有多少配偶,大致上就会有多少后代。有学者推估,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大陆血缘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百万人,相当于台湾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并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中。大陆配偶和其所生育的新台湾之子,对台湾低迷的生育率和人口结构失衡无疑是一支强心针。

然而签证的压力、工作的起步、偏低的薪资、文化的磨合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依然压在这些配偶身上,盖过了温暖的冬天和喧嚣的夜市,让人充满焦虑。在台湾这个“族群对立”严重的社会中,这些人甚至时不时就会成为社会议题的箭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傲慢与偏见

两岸关系始终是决定大陆配偶生活状态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绿营对她们多持负面态度,主张设立更多的法律限制,来减少大陆配偶的人数、延长取得“身份证”的时间、甚至控制其能参与的工作和学业。而蓝营因与大陆有深刻的联系,倾向于促进大陆配偶的权益平等。

嫁到台湾是一种什么体验?当然也有政治原因

如此明显的两极格局,让本不喜参政的大陆配偶,成为了台湾政治天平上一股势力。

绿营视大陆配偶如同当年的国民党老兵,认为她们根本是眼中钉,如拿到可以投票的权利,则绝无好事,所以极尽“围追堵截”以限制大陆配偶的权利。可是在台面上,又要政治正确,每逢选举就祭出“新移民姐妹会”的幌子,宣扬自己并无排挤任何外来配偶。可是每每拉来站台作秀的,都是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女性,从没见过一个大陆女性去为绿营背书。

蓝营则一直是大陆配偶支持的重点。反过来说,随着外省老兵逐渐凋零,在政策上玩不出新花样的蓝营也急需一个稳定的新票仓来对抗日益增加的“天然独”世代。双方一唱一和,蓝营的政客在舞台上为新移民出头,陆配则在台下慷慨欢呼。

从法律上,蓝营呼吁解决六年才取得身份的问题,争取与东南亚配偶同样的四年就可“入籍”;在社会议题上,也呼吁人们尊重对岸文化,为陆配提供更好的就业求学机会。然而政治秀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陆配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无可讳言,离开故土的大陆女孩们,疏离、歧视和矮化成了她们的影子。从拿着居留证的时期开始,就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东南亚女孩们一起,接受政府安排的快速职业教育,内容不过是厨师证照、家庭照顾、育儿等体力工作。

就算熬到拿到“身份证”,改变不了的口音还是会成为职场进路的阻碍。台湾民众一贯有“亲美媚日”情结在做崇,总有一种比大陆强的优越感,因此对对岸配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往往回报以“我们救了你,该知足了,还想要求什么”的态度。

但其实随着大陆的不断复兴,从经济体量、就业机会、社会适应度来说,有不少地区早就已经超过了台湾,她们本有机会享受更平等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回头想来,当年赴台也无非是抱着一腔爱情的热血,何来“拯救”一说。

大陆配偶在台湾遇到的困境,靠台湾人自己来反省,希望可能真的比较渺茫。又兼大陆地域庞大,各省之间也难团结成一股力量,情况更为恶化。

近年来,几位有胆识者,欲用结成党派的方法团结所有大陆配偶,为争取权益而发声。规模大者如2004年成立的“中国生产党”,创始人卢月香就是从福建省龙岩市嫁来台湾的,鼎盛时代曾领导有成员四万人,为多位蓝营政客所邀请助阵,还获得过马英九颁发的勋章。

这些小政治团体虽资历尚浅,但也在积极探索台湾社会游戏规则。假以时日,待她们获得更多蓝营和来自对岸的支持,说不定这股“温柔的力量”,可以成为转化为强力的突破,助推两岸和平统一。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