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 不久前,青云QingCloud正式推出了旗下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并宣布KubeSphere加入国际知名的云原生计算机基金会CNCF,以开源的形式正式面对市场的“检验”。
在竞争激烈的容器市场,KubeSphere将如何突围,并构建自己的壁垒?对此,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接受了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竞争激烈 谋定后动
据Gartner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50%的企业用户会将核心业务应用以容器化的方式运行在IT环境中。此外,美国调查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 2019年2月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应用容器市场规模估值为15亿美元,预计2019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5%。
但目前,相关粗略数据计算,企业应用容器技术的比例只有5%。这意味着,在容器市场有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参与者施展。
另一方面,容器市场中,竞争也日益激烈。Docker Swarm、Kubernetes和Mesos的角逐不断,这使得国内外各云厂商也纷纷选择阵营或走自研道路。青云的KubeSphere想要突围或者先声夺人,并不容易。
现在,KubeSphere选择基于Kubernetes来做更简单、更广泛的应用。周小四认为,无论是K8S、Swarm以及Mesos都已经足够经典,如果选择自研容器编排产品在市场上基本是没有机会的;而在三者之中,K8S的系统架构、产品功能、设计和K8S的生态与标准都是广受好评的,特别是生态标准是容器市场中客户最看重的方面。所以,“站队” Kubernetes成为了一种必然。
但是,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在实施Kubernetes时面临巨大的难度,也不提供存储、网络对接和微服务等客户上云必不可少的功能。KubeSphere便瞄准了这两大用户痛点和市场空白来做切入。
化繁为简的哲学
为了让更多传统企业用户能轻松、方面的使用容器技术,KubeSphere要解决的两个具体问题是如何让所有用户都能“开箱即用”和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周小四表示,要解决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就要从架构方面做深入思考:第一,KubeSphere不能脱离K8S社区,随着Kubernetes社区发展的迅速,KubeSphere可以将内核随意升级或者换掉,这就意味着KubeSphere安装在任何一个发行版上都没问题;第二,产品架构是松耦合、可插拔的。
周小四介绍,KubeSphere的定位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如监控、告警、日志基本功能必须具备,如DevOps、微服务等高级功能,就要功能模块化,做可插拔、可配置设计。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一个清爽的页面,用简单的操作来“自定义”自己的功能。
对于KubeSphere的商业化,周小四透露,将KubeSphere开源是为了用品牌的方式让更多用户认可产品,但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盈利能力。
据介绍,KubeSphere的存储与网络能力并不是开源项目,周小四解释,“因为K8S本身不提供存储网络,而是提供插件方式来对接,交给第三方厂商提供存储产品和网络插件。我们靠这个盈利,客户是可以接受的。“更为重要的是,青云在本身在存储和网络领域就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也将会成为KubeSphere的壁垒。
此外,咨询服务和应用商店也会是KubeSphere进行商业化盈利的重要探索方向。周小四介绍,“现在的容器市场真正靠产品赚的钱还不到一半,大部分是服务定制化的形式。“
虽然容器市场竞争激烈,阿里云、华为也在积极布局,但是青云KubeSphere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完)